Home / 活動現場 / 笑容與悲憫:《紅樓夢》中的母神救贖──「末日救世的大地之母:劉姥姥在《紅樓夢》中的意義」講座側記

笑容與悲憫:《紅樓夢》中的母神救贖──「末日救世的大地之母:劉姥姥在《紅樓夢》中的意義」講座側記

笑容與悲憫:《紅樓夢》中的母神救贖

文/柳雨青(臺大中國文學系研究生)

IMG_0063
歐老師帶領聽眾重新審視曾經所忽略、所誤讀的劉姥姥

十一月十二日,臺大出版中心在北一女中舉辦「末日救世的大地之母:劉姥姥在《紅樓夢》中的意義」講座,主講人歐麗娟老師,與來自全國各縣市的高中國文老師,分享她研究《紅樓夢》的成果與心得。

劉姥姥去過都市嗎?為什麼在大觀園裡,劉姥姥說的話,會讓大家笑得如此東倒西歪呢?

歐老師以這兩個看似簡單卻又難以回答的問題作為開場,帶領大家重新閱讀《紅樓夢》,重新審視我們曾經所忽略、所誤讀的劉姥姥。

歐老師結合歷史社會的視野,從《紅樓夢》的字裡行間,敏銳地察覺到,劉姥姥很可能曾到訪都市,若非如此,難以在賈府這般等級森嚴的富貴人家,遊刃有餘、履險如夷。在大觀園中,劉姥姥對於上層階級心理的掌握精妙無比,言語行為無不投其所好,可謂一場出神入化的表演,由此可以想見,她應當見過世面,絕非普通的鄉下人。再者,劉姥姥在大觀園,幾句話之間竟讓大家笑得如此失態,這些小姐們平時是多麼嫻雅端莊,那種身體的失序,在整個《紅樓夢》中都是絕無僅有的一幕,而造成這種戲劇性的原因在於,劉姥姥的世界與的大觀園截然不同,對於這些大家閨秀而言,劉姥姥的言語和行為,都與她們此前對世界的想像形成強烈的反差,因此劉姥姥的出場才會產生如此爆炸性的效果。

雖然是《紅樓夢》中的一個小人物,但在劉姥姥的身上,其實隱含著整個人類共有的集體的意識,這種意識永恆且超越時代,也正是曹雪芹作為一個偉大的小說家的「靈視」。因此,歐老師進一步藉由神話學的思維,進入《紅樓夢》與劉姥姥的世界。

《紅樓夢》何以有一個姥姥?首先固然是為了拯救巧姐兒,但出身賈府這樣的高貴人家,巧姐兒卻不是隨便一個人都可以救的。在清代,府邸建築十分講究,男女有別,森嚴無比,女性深居於府邸的最內裡的空間,也是男性絕對無法進入的禁地,因此唯有女性角色能夠突破男女、內外的防閑界限。然而年輕女子不宜拋頭露面,所以只有超越了性別差異的年長女性,是走出家門的唯一的可能,因此劉姥姥的身份與性別使她得以深入侯門內院,也只有她,能夠與賈府中人結下善緣,種下善因,得到善果。

「三姑六婆」因為可以出入內院,在中國古代是內外防閑的漏洞所在,在明清時期的家訓中,常見「禁止三姑六婆」的內容。劉姥姥所扮演也是一種「三姑六婆」,她作為深閨女子們獲得外界的新鮮空氣的窗口,也為這座賈府帶來了歡樂的氣氛。但劉姥姥並非一個單純的鄉野老嫗,她能夠在賈府隨機應變見風轉舵,討得大家的歡心,著實不易,難怪脂硯齋評價她:「劉婆亦善於權變應酬矣。」歐老師指出,「善於權變」並非貶義,事實上只要符合「善」的目的,「權變」何嘗不是一種美德。《紅樓夢》從未主張單一的價值觀,劉姥姥看似如小丑般的人物,卻給周圍的人帶來快樂,於賈府衰落後收拾殘局,正如卓別林所說:「一個偉大的丑角總是用一隻眼睛在笑,而用另一隻眼睛流淚。」能夠把小丑演好的人,才是懂得悲憫的人。

「母神」不僅施與拯救,也給予溫暖、慈悲與保護。除了拯救巧姐兒的部份,事實上曹雪芹的筆下處處可見母神的蹤影,其中最飽含深意的是「母體復歸」的情節。神話學提出「母體復歸」的概念,意指人的某些特殊的時刻,返回創造本源或象徵生命之源的子宮。《紅樓夢》第六回,劉姥姥初進榮國府,入院進了正房堂屋之後,隨即來到東邊的一間屋內,恰好是巧姐兒睡覺之所,可見曹雪芹構思之深,而劉姥姥來到這裡,使得建築與母體合二為一,也將巧姐兒安納入自己的懷抱。再者,巧姐兒出生在七月初七,劉姥姥為她取名「巧」,神話學與人類學研究證明「命名」往往具有「賦予靈魂、塑造命運」的內在意涵,這既暗示了巧姐兒未來逢凶化吉,也使劉姥姥成為了巧姐兒的再生之母。

巧姐兒的命運,在《紅樓夢》第四十回與四十一回中,已有所暗示。其中有一幕寫巧姐兒要了板兒手中的「佛手」,板兒則拿去巧姐兒的「柚子」,歐老師指出,這裡的「佛手」意味深長,「佛」象徵著慈悲與生命脫離苦難的可能,「佛手」意味著冥冥中佛祖伸出手來,牽引巧姐兒度過困苦與磨難,而物品的交換也成為了他們日後婚姻的讖語。當賈府沒落,巧姐兒流落煙花巷時,正是劉姥姥感恩圖報,施與援手,又讓巧姐兒嫁給板兒,使她得到安頓和歸宿。

歐老師提醒我們,事實上在《紅樓夢》中,劉姥姥的形象可與女媧相互呼應,劉姥姥的出場經常呈現為動物的形象,比如她自稱「食量大如牛」,林黛玉戲稱她「母蝗蟲」等等。動物的造型暗示著一種強大的原始的生命力,劉姥姥與纖細脆弱的貴族小姐們截然相反,她具有土地一般堅忍,雙腳踩在大地中收穫糧食,承擔著生命的重量,因此小說處處顯露出劉姥姥作為「大地之母」的母神特質。

有趣的是,面對落花,林黛玉傷春悲秋,但劉姥姥卻說:「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劉姥姥在人生必然的殘缺之中看到了生命的可能性,花兒不落如何能夠結果,以更寬廣博大的心境去看,落花象徵著生生不息的力量。

講座最後,歐老師分享了她多年研讀《紅樓夢》的心得──《紅樓夢》處處閃爍著母神的光芒,卻為讀者遮蔽不見,因此我們唯有放下成見,深入每一個人物,才能真正讀懂《紅樓夢》最深層的意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