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活動現場 / 「追求臺灣人本位的教育」講座 / 「追求臺灣人本位的教育:從1920年代臺南長老教中學談起」講座側記

「追求臺灣人本位的教育:從1920年代臺南長老教中學談起」講座側記

「追求臺灣人本位的教育:從1920年代臺南長老教中學談起」講座側記

文╱陽智寧(臺灣師範大學臺史所研究生)

CHURCH
左起為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副研究員吳叡人、輔仁大學法律系教授吳豪人、京都大學教育學研究科教授駒込武、臺灣師範大學臺史所教授許佩賢。(圖片來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

主題:追求臺灣人本位的教育──從1920年代臺南長老教中學談起
主講:駒込武(京都大學教育學研究科教授)
與談: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副研究員)、吳豪人(輔仁大學法律系教授)
主持:許佩賢(臺灣師範大學臺史所教授)
時間:2019年5月21日(二)19:00-20:30
地點: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大禮拜堂

2019年5月21日晚上七點,位於臺北市中山南路上的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濟南教會,坐滿了近200位來自於不同領域、不同年齡層的人,他們是來參加駒込武老師《「臺灣人的學校」之夢》中文版新書發表會的人群,大家在安靜而莊嚴的濟南教會一起度過了一個熱鬧而知性的夜晚。

《「臺灣人的學校」之夢》雖然是一本討論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的專書,但它的重要關懷之一即是如何將臺灣放在世界史的角度來思考,而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基督教即是一個「臺灣」與「西洋」直接連結的場域。因此,本次的新書發表會選在濟南教會,實在具有深刻的意義。

《「臺灣人的學校」之夢》的篇幅及射程都極大,無法在短短2小時內談完,因此今天的發表會主要以其中第二部「追求臺灣人本位的教育」為主題來分享。這次的分享主要聚焦在李春生與林茂生這,來討論日治時代的臺灣人教育問題。李春生與林茂生就像捕夢網一樣,希望能夠在殖民地統治下抓住名為「臺灣人的學校」這樣的夢想。這種夢想的出現是由於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有很長一段時間,臺灣人能就讀的學校除了公學校之外,只有國語學校和醫學校,並沒有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機會,而這就等於臺灣人在政治上、社會上失去競爭的可能性。當時在臺北經商的李春生注意到這樣的問題,信奉基督教的李春生希望能讓子孫學習高度的西洋知識和技術,然而臺灣人在殖民統治下沒有完整的求學機會。因此李春生放棄信仰的堅持,加入了以林獻堂、辜顯榮等中部士紳於1910年代所發起的捐款活動,成立了以臺灣可以就讀的公立臺中中學校。但是當時的臺灣士紳希望成立的是與日本學制同等的「私立」中學校,但卻被總督府強制改為「公立」,且內容、程度低於日本國內的中學校。這裡所謂的公立,就是將臺灣人教育納入總督府的控制中。當時作為捕夢網的李春生,希望透過臺中中學校抓住「臺灣人的學校」之夢的計畫失敗了。

1924年李春生過世,新的捕夢網-基督教徒林茂生,就像繼承李春生一般,也投入追求這樣的夢想。當時的臺南長老教中學只是一所規模很小、以訓練傳教士為主的學校,在林茂生的努力下,不同地域、不同信仰的臺灣人以林茂生為結點,開始將臺南長老教中學建設成「以臺灣人為本位的私立中學校」運動。林茂生在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論文中,將臺灣話的「天良」這個詞,和「人格」(Personality)這個重要的西洋哲學概念結合起來,激烈批判臺灣總督府的同化政策,並描繪出臺灣人本位教育的樣貌。。捕夢網林茂生差一點就要抓住「臺灣人的學校」之夢了。但是,臺灣總督府對這種臺灣與西洋的直接連結的動向十分敏感,認為這會嚴重影響到殖民地統治。因此1934年臺灣總督府與日本民間人士合作,開始攻擊臺南長老教中學的老師、學生不參拜神社,最後將林茂生、校牧黃俟命趕出學校,破壞了西洋和臺灣直接連結的關係與「臺灣人本位的教育」這個夢想。

駒込武老師作為一個教育史學與一個基督徒,深深地與林茂生的經驗產生共鳴。他認為對人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跟隨自己的「良心」來行動這件事,而這也是林茂生給他的啟發。駒込老師認為歷史家的角色,是要挖掘出那些被「勝利者的歷史」埋葬的「失敗者的歷史」,「臺灣人的學校之夢」雖然失敗了,但正因如此,我們才更要了解這樣的期盼是多麼地深刻,否則歷史就只會是「勝利者的歷史」。最後,駒込老師也感性地說,他很想向林茂生以及生育出林茂生的臺灣社會表達感謝之意,也希望這樣的感謝能傳達給林茂生的靈魂。

本次新書發表會中,讓參與者期待不已的除了有駒込武老師的分享之外,還有長期與駒込武老師有密切交流的吳叡人老師、吳豪人老師,也針對駒込武老師的新書以及分享進行回應。吳叡人老師的回應重點可以說是集中在「自我去殖民」上。在帝國主義之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往往會遭到現實扭曲,殖民者與被殖民的關係也難以形成平等的互動。即便到了戰後,臺灣與日本-前被殖民者與前殖民者的關係也未獲得妥善的解決,這樣的關係甚至不斷被繼承至今。面對這樣的情況,《「臺灣人的學校」之夢》這本書,駒込老師是從相當嚴厲的角度對作為前殖民者後代的自己與日本社會進行去殖民的工作,在這樣懺悔的過程後,駒込武老師老師甚至成為了「臺灣人」。然而,身為前殖民者的我們臺灣人,事實上沒有資格可以接受駒込老師的友情因為臺灣人並未如同駒込武老師一般進行自我去殖民化的工作。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前被殖民者仍然對前殖民者懷著諂媚且自卑的心態,有時甚至會利用部分前殖民者過剩的悔意,或是一直抱持憤恨。無論哪一種,都導致我們之間無法建立平等而純粹的友誼。為了從這樣的關係中超脫,我們也必須和駒込老師一樣自我去殖民化,而在這個過程中,知識便是很重要的關鍵,也就是所謂的近代文明。回應到本書內容,林茂生所說的人格,不是消極的平等,而是從內在驅逐內心的被殖民意識,從被殖民的心態中解脫,如同驅魔儀式一般。

吳豪人老師接著吳叡人老師的話題繼續談到,臺灣並沒有在戰後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這樣的現實讓我們更難面對過去被殖民與殖民他人的歷史。從臺灣漢人與原住民的關係中就可以看出,臺灣人並沒有針對過去的歷史進行去殖民化的工作,因此也以殖民者的心態對待原住民。臺灣人在過去100多年的歷史中反覆被殖民,不過其實我們也同時在殖民別人。因此,我們必須進行「去殖民化」,也要反省過去不正義的歷史。這本書最重要的觀點就是不斷把臺灣放到世界史去看,當我們從世界史的角度去看,就會知道全世界最偉大的思想家,都是出現在大國的夾縫中,亞里斯多德、盧梭、康德(還有吳叡人和吳豪人),所以大家不用太沮喪。其實,臺灣在世界史中非常重要,如同蔣渭水在治警事件的答辯中說,我以身為一個臺灣人感謝神明,因為臺灣人掌握東亞的和平鎖鑰。這到現在也是一樣,只有臺灣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國、日本、美國。我們甚至不需要擔心什麼不能跟日本人、中國人當朋友,我們應以成為他們的「領路人」為目標。去殖民化並不是要讓我們成為殖民者,而是殖民者的領路人。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應該努力地去追求知識,有了知識就有尊嚴。最後,豪人老師也表示,大家手上沒有一套駒込老師這本書是不對的。

駒込武老師《「臺灣人的學校」之夢》這本書,是他耗費了20年的時間,一方面與日本這20年來的政治、社會問題格鬥,一面透過深刻的自我反省,所進行的去殖民化工作。他從宗教史、教育史的角度切入,將臺灣史放到世界史的脈絡中,描繪日本統治時代的捕夢網──李春生、林茂生等人,是如何在苦悶的殖民統治下,希望透過追求「臺灣人本位的教育」這樣的夢想,來突破臺灣人遭到封鎖的知識學習、社會參與以及信仰自由等。然而這樣的夢想最後遭到日本殖民者的打壓無疾而終。戰後來到臺灣的國民黨政府不只無心於「去殖民」的工程,甚至搖身一變為新的殖民者,持續打壓臺灣人的學校之夢。在那個年代中持續追求夢想的林茂生與其他臺灣菁英因此在二二八事件中殞落,深深衝擊了日後臺灣人自我認同的建立。歡迎大家閱讀本書,了解這個臺灣人追求夢想的故事,並且從這裡得到對抗不正、繼續努力的力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