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系列講座 / 「思想的裙角:臺灣兩代女詩人作品之女性意識與行吟美學」講座側記

「思想的裙角:臺灣兩代女詩人作品之女性意識與行吟美學」講座側記

乍見兩代詩人的對話、承襲關係以及思考差異性

文╱劉建志(臺大中文所博士生)

Poetess_0826

左圖:詩人張芳慈吟詠杜潘方格的詩作〈平安戲〉 右圖:前排左至右:蓉子、洪淑苓、朵思;後排左至右:紫鵑、張芳慈、顏艾琳,共六位詩人。

臺大出版中心與文訊雜誌社、誠品書店合辦的「思想的裙角:臺灣現代女性詩學評析」系列講座第二場「思想的裙角:臺灣兩代女詩人作品之女性意識與行吟美學」於八月二十六日在臺大誠品舉辦。本場次由洪淑苓老師主持,邀請了兩代女詩人蓉子、朵思、顏艾琳、張芳慈、紫鵑朗誦詩作及分享創作心路歷程。

講座主題是洪淑苓老師的學術新作《思想的裙角:臺灣現代女詩人的自我銘刻與時空書寫》,以八位女詩人(胡品清、林泠、朵思、敻虹、蓉子、陳秀喜、杜潘芳格、羅英)為研究核心。講座邀請的詩人當中,蓉子與朵思正是書中所研究的兩位詩人。洪淑苓、顏艾琳、張芳慈、紫鵑四位詩人,則以後輩詩人的身份,朗誦書中研究的詩人作品(分別為敻紅的〈水紋〉、林泠的〈不繫之舟〉、杜潘芳格的〈平安戲〉、胡品清的〈最後一曲圓舞〉)、一方面也朗誦自己的詩作。這樣的安排,有助於凸顯兩代詩人的對話、承襲關係以及思考的差異性。

詩人蓉子首先朗誦了作品〈翅膀〉和〈時間〉這兩首詩,蓉子氣質優雅,在朗誦時自然將詩作情懷展現出來。尤其在唸〈時間〉這首詩時,個人的年歲與時代的時間感交織,十分動人。蓉子也分享了她與現代詩相遇的過程,雖然求學過程因戰事而屢屢中斷,但因為有老師的肯定,培養了對文學濃厚的興趣。她也分享了第一本詩集《青鳥集》的創作心路歷程,以及當時文壇對這本詩集的種種看法。蓉子在回顧這些創作歷程時,不時流露出其真摯、誠懇、謙虛的性格,正如她的詩作,總是給人親切的感受。

詩人朵思朗誦羅英的〈戰事〉一詩,接著朗誦了自己的詩作〈幻聽者之歌〉,藉由本詩「幻聽」的象徵,朵思接著引申了精神官能症與詩歌創作的共生關係。她認為,精神官能症對詩人而言並不一定是壞事,有時反而能夠提供許多創作泉源。朵思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方式,她提及睡前會將筆記本放在床邊,腦海中想到什麼就寫下來,頗有「自動寫作」的味道。此外,朵思亦在講座中分享自己的書單,其中多有心理學、社會學、乃至各種現代詩學理論的著作,可見其「知性」、「超現實」的詩作特質,是有極豐富的閱讀基礎支持。「絕望時,離開熟悉的地方。」最後朵思與大家分享了這句話。

洪淑苓老師朗誦敻虹詩作〈水紋〉,提及自己年少時就非常喜歡這首詩細膩的感情描寫。洪淑苓接著朗誦了自己的詩作〈荷花詩抄〉,她提及這是首作於夏末的詩,正好呼應本次講座舉辦的時間。洪老師也說,在聽蓉子分享自己創作經驗時,說到因結婚及工作的關係,有多年無暇動筆,因此第二本詩集隔了許久才出版。對於這點十分認同,但洪老師認為現代詩的創作是一個「秘密基地」,女詩人得以棲身其中,隔離工作、家庭種種煩心的事,把詩的美好留在心中,就像她的詩句:「夏天就這樣過去/只有詩/留在我心中」。

顏艾琳、張芳慈、紫鵑三位詩人,分別朗誦了前輩詩人的詩作,以及自己的詩作。一方面有致敬的意味,一方面也能看出兩代詩人創作的特色所在。此外,她們也各自提及了自己與這些前輩詩人的私交,張芳慈說道,自己在胡品清過世時,獨自開著車子在陽明山上胡品清的故居附近繞著。這樣的分享,讓人低迴不已。

洪淑苓老師《思想的裙角:臺灣現代女詩人的自我銘刻與時空書寫》以學術研究的視角,重新梳理了八位女詩人的詩作,書中以自我形象、時空意識與生死書寫三大主軸出發。洪淑苓老師最後提及,女詩人在創作過程中,難免有些現實上的限制,但女詩人仍是十分努力的寫詩。她更提到,最近她參加有關現代詩的活動,都將其命名為「女詩人行動」,以強調女詩人的主體性。洪淑苓老師以學者和詩人的雙重視角,知性與感性地在學術與創作中,取得巧妙的平衡,在這本著作中,我們得以窺見其思想的裙角,正翩翩飛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