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系列講座 / 臺大出版中心 x 誠品臺大|週二人文學術現場◎May 2014:數位人文,史家的新技藝?

臺大出版中心 x 誠品臺大|週二人文學術現場◎May 2014:數位人文,史家的新技藝?

數位人文,
史家的新技藝?
Digital Humanities and the Historian’s Craft

歷史研究作為一門工匠技藝,
面臨數位時代的到來,有哪些變與不變?
數位與人文,看似埋藏衝突、緊張關係的兩個領域,
如何找到新的接榫點?又有什麼可能的限制?
本月講座將展開深入解析。

 

第一講  史家與數位時代

時間:5月13日(二)20:00-21:00
地點:誠品書店臺大店3樓藝文閣樓
主講:王汎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院士)
主持:項潔(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臺大數位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將活動加入行事曆☆★☆★

【活動簡介】

數位技術在處理大量資料上具有優勢,過往被認為難以進行的歷史研究方式,都不再是問題,但數位資料的檢索仍無法取代對史料的全面細讀;數位與人文之間如何建立合作的夥伴關係,將是數位時代下的歷史研究者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主講人簡介】

王汎森

台灣雲林北港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院士。

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台北:時報出版,1985)、《古史辨運動的興起》(台北:允晨文化,1987)、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0)、王曉冰譯,《傅斯年:中國近代歷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譯自:Fu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台北,聯經出版,2003)、《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香港:三聯書店,2008)、《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台北,聯經出版,2013)

第二講  一個歷史研究者的數位之旅

時間:5月27日(二)20:00-21:00
地點:誠品書店臺大店3樓藝文閣樓
主講:吳密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主持:項潔(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臺大數位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將活動加入行事曆☆★☆★

【活動簡介】

歷史研究彷彿是一場穿越時空的異地旅行,數位技術的發明為這場旅行提供更多便利的工具。然而數位技術對史料的檢索、彙整與統計,如何還原、重建為原本的歷史脈絡?歷史研究這場時空之旅,除了便利的工具之外,仍需豐富的想像力。

 【主講人簡介】

吳密察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了。曾任臺大歷史系教授、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教授、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現為臺大歷史系兼任教授。著有《帝國裡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時期臺灣文化狀況》(合著)、《台灣近代史研究》等書,編有《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台灣史小事典》等書。

【延伸閱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